在地人新聞 LTVNews
  • 首頁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  • 北北基
    • 宜蘭
    • 桃園
    • 竹苗
    • 中彰投
    • 雲嘉
    • 台南
    • 高屏
    • 花東
    • 離島
  • 社會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藝文
  • 綜合
  • 專題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首頁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  • 北北基
    • 宜蘭
    • 桃園
    • 竹苗
    • 中彰投
    • 雲嘉
    • 台南
    • 高屏
    • 花東
    • 離島
  • 社會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藝文
  • 綜合
  • 專題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在地人新聞 LTVNews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首頁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• 社會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藝文
  • 綜合
  • 專題
首頁 藝文

浮游生物「糞粒」助攻藍碳 中山大學碳匯研究登國際期刊

2024-09-23 22:14
發布在 藝文
A A
浮游生物「糞粒」助攻藍碳 中山大學碳匯研究登國際期刊
分享至FB分享至LINE

記者李至文/高雄報導

若忽視海洋碳匯,臺灣追求碳中和就像「不可能的任務」!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15年,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「糞粒」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,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於深海。整體海洋碳移除量,占全臺年碳排34.5%,潛力驚人。跨國研究登上國際期刊「海洋污染公報」(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),藉此呼籲政府著眼海洋性藍碳。

研究團隊指出,很多國家提出解決全球氣候暖化困境根本方法之一,就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並期望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,進而衍生碳權、碳稅、碳費等減碳機制。臺灣碳權交易管理辦法8月上路,未來民生消費也會列入碳排放計算。但目前臺灣碳匯(碳移除)無具體數據,亟需詳查臺灣森林、海洋及沉積物中的碳匯能力。洪慶章與海軍軍官學校副教授施詠嚴攜手組成跨校、跨國的研究團隊,首次對臺灣「自然碳匯量」進行全面性盤查,強調海洋在全球氣候解決方案中的關鍵角色,為未來碳匯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。

該研究統整了洪教授團隊自2006年至2020年橫跨15年的顆粒態有機碳通量(POC flux)數據,並結合相關文獻,揭示臺灣周邊海洋性藍碳扮演著二氧化碳移除的重要角色。洪慶章解釋,相較於樹木綠碳、土壤黃碳,海洋藍碳才是占地球面積最大的固碳高手,且多數人以為濱海藍碳如紅樹林、海草床與鹽灘地是藍碳吸碳的主角,但研究發現,真正幕後吸碳高手,是肉眼看不到的大量海洋浮游生物,也概括所有海洋生物的死亡顆粒及「糞粒」。他指出,光線可穿透海平面下約150公尺,這些海洋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(無機碳),通過食物鏈遭浮游動物捕食,進而代謝成糞粒,間接將微藻轉換為顆粒有機碳,沉降至深海或海底沉積物中,可儲存達數10年至數百年,是藍碳重要的「生物幫浦」。

洪慶章也揭露臺灣自然碳匯現況,森林碳匯、海洋沉積物碳匯及海洋藍碳的二氧化碳年移除量分別為2,150萬噸、4,210萬噸及9,680萬噸。其中,海洋碳匯每年移除約占臺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2億8000萬噸中約34.5%,對臺灣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關鍵作用。對照臺灣距離達成淨零排放,仍有約1億6千萬噸二氧化碳的缺口。他強調,應加強對臺灣陸地與海洋碳匯的實海域測量,需要更多的研究船來協助,同時加速採取去碳化能源策略,如減少使用石化燃料,及推廣電動車、再生能源及氫能技術。未來政策應納入更多創新技術,如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存儲、造林、森林復育、生物炭、大型海藻養殖及海洋鹼度添加等,以有效達成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。

該篇期刊作者群另包括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-海洋與沿海環境科學系教授 Peter Santschi,斯里蘭卡-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大學海洋科學技術中心教授 R. R. M. K. P. Ranatunga;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謝學函、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懿、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特聘教授李澤民;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特聘教授周文臣、同校海洋環境資訊系副教授曹俊和,海軍軍官學校應用科學系學生劉恩齊等。

期刊連結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025326X24006416

相關

前一篇文章

抽菸30年罹肺腺癌 博愛醫院單孔胸腔鏡手術助重拾健康

下一篇文章

培育奧運國手 高市府持續優化提升選手訓練環境

下一篇文章
培育奧運國手 高市府持續優化提升選手訓練環境

培育奧運國手 高市府持續優化提升選手訓練環境

你可能喜歡

浮游生物「糞粒」助攻藍碳 中山大學碳匯研究登國際期刊

浮游生物「糞粒」助攻藍碳 中山大學碳匯研究登國際期刊

2024-09-23 22:14
蘇清泉承諾出席環評會議 推動屏南快速道路2030完工

蘇清泉承諾出席環評會議 推動屏南快速道路2030完工

2025-05-06 01:32
劉厝派鼎新門來台380周年慶 七天財神大醮盛大展開

劉厝派鼎新門來台380周年慶 七天財神大醮盛大展開

2025-04-16 11:44
疑因長年遭受教師霸凌!? 宜蘭某高商學生聯名向教育部長陳情

疑因長年遭受教師霸凌!? 宜蘭某高商學生聯名向教育部長陳情

2025-04-14 16:13
影音/響應2025地球日 邀您來綠博為地球出一份力

影音/響應2025地球日 邀您來綠博為地球出一份力

2025-04-19 20:48
後山小調/金針花盛開 祝福母親節快樂!

後山小調/金針花盛開 祝福母親節快樂!

2025-05-10 08:57
在富國島星灣皇冠假日酒店締造屬於您的海濱之旅

在富國島星灣皇冠假日酒店締造屬於您的海濱之旅

2025-05-10 05:56
北投動起來!新北投車站攜手世界壯年運動會 打造「熱血青春」五月限定主題活動

北投動起來!新北投車站攜手世界壯年運動會 打造「熱血青春」五月限定主題活動

2025-05-10 00:15
德賽電池亮相Smarter E Europe 2025,展示創新儲能解決方案,與德國萊茵TUV和DOS達成重要合作協議

德賽電池亮相Smarter E Europe 2025,展示創新儲能解決方案,與德國萊茵TUV和DOS達成重要合作協議

2025-05-10 00:00
影音∕三奇美徑系列登場 邀您遊賞冬山的美麗與蛻變

影音∕三奇美徑系列登場 邀您遊賞冬山的美麗與蛻變

2025-05-09 23:45
立院三讀新增5天 人事總處:將重新公告114年日曆表

立院三讀新增5天 人事總處:將重新公告114年日曆表

2025-05-09 23:19
在地人新聞 LTVNews

近期文章

  • 後山小調/金針花盛開 祝福母親節快樂!
  • 在富國島星灣皇冠假日酒店締造屬於您的海濱之旅
  • 北投動起來!新北投車站攜手世界壯年運動會 打造「熱血青春」五月限定主題活動

聯絡我們

聯繫信箱:li68168@yahoo.com.tw

  • 首頁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• 社會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藝文
  • 綜合
  • 專題

© 2023 在地人新聞 LTVNews All Rights Reserved.

沒有結果
查看所有結果
  • 首頁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  • 北北基
    • 宜蘭
    • 桃園
    • 竹苗
    • 中彰投
    • 雲嘉
    • 台南
    • 高屏
    • 花東
    • 離島
  • 社會
  • 旅遊
  • 消費
  • 藝文
  • 綜合
  • 專題

© 2023 在地人新聞 LTVNews All Rights Reserved.